对平惯组

5、精神物质化

        精神为了影响、改变、同化、吞噬物质而找到了神经元的通道与物质相结合,但在与物质接触并影响改变物质的过程中,自身也受到了物质的影响和改变,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出现了精神物质化现象。

         从总体精神而来的散在精神一如既往的追逐着理念,不断的思索着理念,但当这些散在精神逐步与物质个体的神经元相结合后,在认识到物质个体本身,并通过物质个体深入到物质世界中与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后,这些散在精神有了新的思索对象,那就是物质世界,相对于理念这种只存在于逻辑世界中的产物,物质更加具体而易于分析思考,对理念的思索需要大量的精神团才能有所进展,散在精神也只能对最低级的理念有所斩获,而要达到中高级别的理念,就只有自我意识才能办到,但因为对物质世界的思索分析简单得多,即便是散在精神都能有着不菲的贡献,因此在与物质的接触融合中,个体中的精神逐步由思索理念转变为了思索物质,而且这一进程发生也在不断加快,理念思索逐步的式微,当绝大多数的个体精神变为物质思索后,就与总体精神发生了明显的,对比也变得强烈了起来,再加上个体物质对总体精神的天然妨碍和阻隔,使得个体精神与总体精神的联系也变得微弱,精神物质化现象就是这样慢慢出现了。

        以人类为例,早在胎儿形成于母体时,精神就已经在与物质相结合,但此时精神与神经元的结合不甚紧密,而与总体精神的联系是紧密的,不过个体精神通过对胎儿自身的物质认识使得精神物质化的现象得以发生发展,婴儿出生后,通过神经元的成长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婴儿逐步地认识到物质个体自身和外界事物,精神物质化出现了加速发展,个体精神与总体精神的联系逐步减弱,自我意识也逐步开始觉醒,当个体在继续成长,成为了儿童,少年,神经元的量在巨幅增长,融入神经元的精神也在同量增多,精神物质化疯狂的扩张着,将绝大多数精神变为了物质思索,把理念思索逼进了潜意识的小角落,此时,精神物质化彻底主宰着个体,个体精神逐渐将精神属性遗忘,而认同了自己的物质属性,甚至将自己假想为物质,将自己等同为物质的人,并以物质的人与物质世界发生关系,物质是严格按照规律而动,当个体精神作为人的个体后就会按照作为人的物质的规律而行动,也就是按照人的本能而动,主要就是生存繁殖,但个体精神毕竟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物质化也只是将思索理念改变为思索物质,精神所具有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让人类不仅仅沿着作为物质个体的规律而行动,而是会将其放大,缩小,改变,并在与其他人类的交往中产生很多衍生物,放大者,如对感官享受的开发,如美食,住宅,性,缩小者,如各种宗教的禁口,禁欲,衍生物如宗教,伦理,文化,政治,法律等。但精神物质化最神奇的还不仅于此,它产生了让人费解的奇怪现象,心理,性格,情绪,情感和梦境,而最无法理解的却是爱。

       心理是什么?这是一个被人类追问了无数次的问题,还因此产生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心理学,心理事实上是精神与物质结合后,精神物质化现象发生后,精神为区别于物质,而从大脑中投射出来的印象,也就是说,心理就是大脑中的精神的投射,心理反映的是精神的状况,但不是纯粹精神的状况,而是已经被物质化的精神的状况,因为精神物质化已经让精神误认为自身是物质,心理的直接表现就是情绪和情感,喜,怒,哀,乐等是情绪,爱,恨是情感,导致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在于作为物质和精神的混合个体与其他个体以及物质世界发生联系,相互影响,产生对比所导致的精神状况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个体自我意识的子意识之间的斗争融合甚至将个体自我意识分裂的外在表现。如生老病死本来是作为有生命的物质的基本规律,人类也是一样会生老病死,作为物质的人类来说,不会出现任何反映,因为这是规律,物质严格遵循规律,但精神是有思想,会进行逻辑思考分析,本来物质的死亡对精神也没什么影响,但是精神此时已将自身等同为物质,物质生老病死,精神仿佛也会生老病死,由此就出现情绪的变化,心理就出现反映了,如面对死亡,更多的人是恐惧害怕。又如,一个饥饿乞丐看到包子铺的热腾腾的包子时,个体自我意识中生物本能的子意识让他想去拿包子吃,而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的子意识却告诉他这样做是犯罪,会受到法律惩处,两个子意识就开始进行着斗争,这一过程就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反映,两个子意识斗争会让乞丐感到烦躁焦虑,如果乞丐选择去偷包子,会感到慌张,会担心害怕被人发现,社会伦理道德的子意识(简言之就是良心)会谴责自己。再比如一个穷人见到一个富人,因贫富对比就会产生极其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有的羡慕,有的痛恨,有的自卑,有的崇拜,等等,诸如此类。

        然而爱和梦境却是极为特别的存在,尤其是爱,是如此让人迷恋陶醉,超越时空的限制,但他们都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我到目前为止也无法理解爱是什么,而只能以我的理解对其做出只言片语的解释,梦境却与原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那么原我是什么?个体自我意识又是什么呢?


 
 
 
 
 
 
 

评论

热度(10)